五、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2012年5月8日,全省职教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济源市机电工程学校做了典型发言,济源市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省辖市”。同年10月,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济源市职业教育中心被评为“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并获奖励15万元;该校合作企业——济源市瑞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获奖励10万元。2013年3月,济源市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工作先进省辖市”。同时,济源市在全省职教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全省职教技能大赛中,全市共有28名选手参加了12个竞赛项目,获得3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获奖比例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济源市职教中心卫建兵同淮北:一个不让贫困生流失的城市
□通 讯 员 王志良
本报记者 柏 永 方 凯
“淮北市构建教育救助体系,万名学子圆了求知梦。”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这个一度安宁的城市一时成为焦点。这是怎样一个救助体系?圆梦之旅发生了哪些故事?教育局长呼吁关爱贫困生 “我三个女儿啊,一人一件,公平。”
“三个女儿?”
“对啊,自家一个,学校里还有两个我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
2006年11月出国前,在某购物中心,淮北市教育局局长杨快利一边掏钱买羽绒服,一边向一位同行人员解释。
给资助对象买礼物,连杨快利也忘记这是第几次了。参加2004年淮北市**会议期间,代表们都还记得一幕场景,教育局局长噙着眼泪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流失。”
“农民太苦了,培养个学生太难了。”掰着指头,嗓门不自觉变大了,杨快利给代表们算了一笔账:每人平均不到两亩地,满打满算两季收1500公斤口粮,1.20元一公斤,总收入不超过2000元,再刨去化肥、农药等投入,充其量节余1000元,“而上了初中,一个学生一年的开销就远远高于这个数额,资助贫困生势在必行。”杨快利呼吁,“尽管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举手之劳往往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2006年,淮北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市享受免费发放教科书的人数达1.6212万人,免费教科书资助金额达141万元;免杂费人数9897人,免杂费金额109万元;补助寄宿生人数1638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9.2万元。
此前,淮北市出*了实施低保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暂行办法,设立了低保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据该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徐光辉介绍,截止目前,已有1.8034万人次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成为这一制度的受益者,杂费、学费总计100.9021万元。百万元专款惠及2170名中职贫困生 淮北工业学校学生欧琼是职业教育“助学券”的首批受益者。她家在淮北市肉类联合加工厂,房子已经有30多年历史。风起来,一扇自己组装的木门吱呀作响。室内**很暗,大白天得开灯,天花板残留着雨水渗透的痕迹,蚊帐上面放了一块塑料布用来挡雨。“你们帮了大忙了。怎么感谢呢?”欧琼的58岁的**握住学校学生管理科科长宋军的手不放。“幸亏你们减免了1000元钱,要不然丫头就念不成书了。”
淮北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郭成华说,从2006年开始,市**每年安排市财政拨出专款100万元,设立职业教育“助学券”和助学金,专项用于资助该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中等职业学业。郭成华说,***门的“培养一名中职生,淮北学前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脱贫致富一家人”助学计划得到扎实推进。2006年,全市255名中职贫困生拿到了“助学券”,2170名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成为了职业教育“助学券”的受益者。一个校长就是一个撒播爱的标杆 为回报社会,淮北市教育局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从学校取得的事业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低保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高中阶段学校要建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所需资金原则上按不低于学费总额的10%提取,主要用于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
10%,这个比例对于任何学校而言,都不是个小数目,但是没有一个校长对此提出异议。杨快利说,相反,他们不经意间成了扶贫助困的标杆。
肖月,淮北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03级学生,来自农村。偶然中,校长吴明言听说,肖月为了省钱给家中的父亲买药,每天就啃几个大馍喝开水,实在撑不住了才买点咸菜,一个月下来只花40元生活费,与其他同学相比,连个零头都不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跟不上怎么行?单独找肖月谈心,并自己掏腰包每月给她补贴100元。在肖月毕业到外地继续求学时,又塞给了她1000元作路费。
淮北实验高级中学校长纪迎春在校内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组织学生为身边的贫困学生爱心义卖,发动全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生们收集校园里的废纸、可乐瓶淮北人才网,把变卖所得的钱纳入爱心助学基金,仅去年就募集了5.0767万元…… 闪闪团徽撩起爱心如潮 未来三年的学费有着落了。原相山区董庄小学六(2)班学生孙浩然没有料到,在父亲去世后,**带着两个姐姐艰难度日,自己面临失学之时,潍坊路中学七(1)班学生们竟然将零花钱纷纷捐献出来。孙浩然还没来及把这一喜讯告诉正在水果摊边忙碌的**,又一个喜讯让他再次喜出望外,根据团淮北市委的文件精神,学校还减免了他部分费用。
孙浩然的欣喜得力于团淮北市委发起的“爱心助学”活动。“为了同一片蓝天下的所有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明天,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共同为贫困孩子架起一座希望之桥。”1999年7月,当团市委发出***后,少先队员们组织了“手拉手捐款”,团员们则缴纳“特别团费”,即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为在失学边缘的同龄人送去希望。
据团淮北市委书记刘玉杰介绍,六年多来,“爱心助学”组织筹集助学资金累计500多万元,圆了近五万学子的读书梦,如今已经成为淮北市公益行动的一个品牌。守望并助推每一个贫困生成长 “淮北教育不是我杨快利一个人的事情,贫困生救助自然也不是***门一家的职责。”杨快利表示,教育救助是全方位、全覆盖的民心工程,自然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该市妇女联合会、工会、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先后加入到教育救助的行列,“春蕾计划”、“金秋育才行动”等共同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绿色通道”。
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流失。
爱心捧起理想,行动播撒阳光。
尊重、关怀、责任与爱在皖北平原这个名叫淮北的城市履行着当初的承诺,守望并助推着每一个贫困生成长。
四、媒体造势加快发展
媒体造势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济源市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淮北:一个不让贫困生流失的城市。仅2012年,《**教育报》、《教育时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就对该市职业教育进行多次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2012年6月15日,《**教育报》以《改革创新求进求效,校企合作熔铸特色》为题报道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典型做法。2012年8月3日的《教育时报》和8月21日的《济源日报》均以《“三化”成为济源职教发展主旋律》为题对济源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