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大型系列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之四·城市建设篇 18年,足够一个人,从襁褓婴儿到青年长成;18年,足够一座城,从面貌初具到精致美好。 过去的十数年间,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从未像现在这样,处在如此急速的、大规模的应变之中。改变城市面貌,重塑城
【转载】 大型系列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之四·城市建设篇 18年,足够一个人,从襁褓婴儿到青年长成;18年,足够一座城,从面貌初具到精致美好。 过去的十数年间,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从未像现在这样,处在如此急速的、大规模的应变之中。改变城市面貌,重塑城市风情,迫切而必需。 城市在变。顺文明创建大潮而变,应民心福祉所向而变,变得高大壮阔,变得美丽精致,变得和谐统一,更适宜人居。 全国园林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好人之城,文明之城,改变不只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洁净的马路。 百万公里,百万人口城市;最宜人居,最宜创业——怀揣对更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双百双宜”,下一站到达。东岗楼立交桥【截至2012年,淮北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90平方公里,不久的未来即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全市城市道路增加到601.45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先后修建高速公路94.11公里,国道7.07公里,省道196.03公里;11对列车始发或经停淮北市。向外延伸,向内通畅,“大交通”带动“大”城市格局形成。】 1997年6月16日,时年最大的现代化住宅小区——黎苑新村首期安居工程奠基,报纸上给出的标题是“建设南大门亮丽的风景点”;时至今日,淮北的南大门,已远远推开至烈山。 “一条马路两盏灯,一个喇叭两头听”,淮北人有过这样的自嘲。北有相山屏障,南有铁路阻隔,长期以来,市区范围曾仅局限于东岗楼到发电厂间二三公里的狭长地带。 淮北不小,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218万人口安居乐业;淮北却也真正不大,到1998年,城市建成区仍仅有36.9平方公里。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城市建设,在1996年得到爆发。 当年初,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学习张家港经验,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硬件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舍得加大投入,不能光唱“空城计”。 有这样两个时间节点值得人们关注:1996年元旦、春节,孟山南路和孟山路立交桥扩建与相山南路和相山立交桥扩建如期完成通车,符夹铁路线的束缚由此冲破,市区打通了向南延伸的大门;1997年春节前夕,东岗楼立交桥全线建成通车,主桥和八条匝道将市区主要道路连为一体,辐射了市区东部的建设与开发。 向东,再向东;向南,再向南。 随着《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获国务院批准和东进南扩战略的实施,“大”城市框架轮廊渐显。 据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淮北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而随着新东外环的竣工通车,淮海东路、沱河路、梧桐南路等城市主干道路的陆续建成,职教园区、淮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开发区新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这一数字在不久的将来达到100平方公里。 东进,将风光优美的龙脊山揽入城市;南扩,让美不胜收的南湖为城市点睛。 进入90年代以来,淮北城建系统总投资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20.34亿元,是整个“九五”时期全部道路建设(4.08亿元)的5倍。 相阳路、淮纺西路、东外环路、北外环路、东山路、东湖路、相山南路、翠峰路、人民东路、淮海西路、龙山路、渠沟路,梧桐路相继通车;凤凰山隧道贯通市区至202省道、连霍高速公路接线;东岗楼、孟山路、相山路、长山路立交桥陆续建成,“彩虹”频落城区;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舒畅了行车人的心境……凤凰山隧道亮化工程 78岁的吴德高老人是在西山隧道(现凤凰山隧道)开通第二天的上午,催着孙子扶他来到这里的。来回800米的隧道,他颤颤悠悠地走了一上午,不时用不方便的手抹去眼角的泪。 吴德高来自山外,淮海路西端那座山丘的另一端。几十年了,吴德高们越过不知名的羊肠小道与这座城市进行着艰难的交流;城里的很多人不知道山外是什么样子,只知道享誉大江南北的黄里石榴就出在那个地方。 一条条托起人们脚步的大路,也托起民心所向,惠民所在。 到2012年,淮北市城市道路增加到601.45公里,道路面积980.96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 四通八达的道路,像清洁健康的血脉一样,加速着城市运转的频率。 1998年7月2日上午,省道101线快速通道淮北段改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家在省城,却一直在淮北工作的陈静欣喜不已,“去合肥可以当日往返了”。 在此前一年,淮北—合肥,徐州—汉口,青岛—广州列车开行。 如果说城市道路路网的完善,是为了让一座城市自身的“内循环”更加顺畅的话,那么,着力构建方便快捷的对外通道,则是加速一座城市“外循环”的必然选择。 高速公路94.11公里,国道7.07公里,省道196.03公里;11对列车始发或经停淮北市。城市渴望向外的“触角”,是在近5年间“光速”延伸着的。 2010年4月2日,总投资逾10亿元,全长43.1公里的合徐高速公路淮北连接线工程正式建成通车;2012年4月16日,城区连接连霍高速公路萧县丁里出入口的重要通道——东山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当年8月,市发改委正式批复泗许高速公路淮北连接线项目,其终点将至泗许高速公路东刘家互通立交。 …… 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超英,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晓武专程赴上海铁路局,就淮北市火车站改造、符夹线扩能暨新建客车联络线项目等事宜与上海铁路局负责同志进行对接洽谈。 对外联系便捷通道的打通,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为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城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花园小区 【以建城为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区路网和配套建设。2010年底,投入近3亿元实施老城区道路、街巷及75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城市向南扩张同时,35平方公里东部新城建设框架正全面拉开;始于2006年的无障碍设施城市建设受到国家肯定……城市格局以日臻完善的面貌,惊喜着长居于此的“城里”人、远方而至的“城外”人。】 今年春节,魏群难得带着新婚的老公回娘家,好久不见的家以“长高了”的面目大大惊喜了两人:城区,鳞次栉比的高层住宅楼、商业楼,占据了目光所及;远处,五马路、六马路,正有无数起升的塔吊,忙碌喧闹。 12岁考入北京一家艺术院校前,记忆里脏乱差的老社区,正以一种整洁、温馨的格局,重新构建成型。 “城市不大,却做出了小精致的味道”,长于京城的男子,给出了中肯的评价。逛逛大街,寒喧街坊,淮北媳妇、北京老公,竟有些流连忘返了。 西至凤凰山隧道、东至东岗楼,符夹线以北的范围,被淮北人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城区”。 进入市场经济之初,淮北市曾以“小上海”闻名,骑路市场比肩、临街店铺接踵,貌似繁华的经营状况,一度活跃了市场方便了群众。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方便成了梗阻,隐患变为顽疾。 在市委、市政府号召下,一场全市上下参与的治脏、治差、治乱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从“两拆一还”工程、“垃圾袋装化”工程、“环卫设施建设”工程、“城市治污”工程,到“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创建文明示范小区;从新建改建菜市场、市区巷道改造,到建设淮海路示范一条街、治理老濉河;从强力拆除违章建筑,到把森林植入城市,把绿地搬上街头……1999年3月,省创建文明城市检查组来淮,充分肯定了淮北市3年来创建的显著成效,“已经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目标,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经营一座城市,再如何的精益求精都不过分。 2010年12月,随着城建工作除旧布新的第一声爆破和第一块基石的落地,老城住宅区综合整治拉开大幕。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老城住宅区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投入近3亿元,对75个老城小区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全民健身、规范化管理“六项工程”。 小区的路平整了、灯亮了,再不怕黑灯瞎火摸夜路,下水道不堵了,停车的地方多了,从前乱拉乱扯、纵横交错的各种管线也被归整得井井有条……老城区改造带来的种种好处,化为邻里相处的和谐融洽、时时洋溢的幸福笑容,藉由每位社区居民笑意传递着。 人民路、相山路、孟山路等27条街巷路段改造,22.76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铺设沥青路面93.78万平方米,改造路灯1268柱,新建和改造公交站亭123处,其中港湾式公交站亭60座。 自当年起,来自市政道路的大力度投资。又是一个3亿元,共同还原出完善、便捷的城市功能。 各种创新城市管理方法,紧紧走在城市建设前沿,城管110优质服务、社区网络化管理、“社区楼栋长”自治制度等,更是把一阵阵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吹到群众心坎上。 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淮北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百姓拍手叫好的城市建设事业上。 “一座城市的地图,正越来越丰腴,越来越优雅地向外扩展,像日月之下的潮汐,荡漾着新生活的涟漪”,家住发现之旅的林女士,习惯性地把她的新居所称之为淮北城市发展的“南岸”。 几乎是在你我尚未察觉间,在城市的南部,一个个新开发的居住小区正拔地而起,公交线路及时跟进,学校和医院合理布局,菜市场、超市也雨后春笋般,挤满了新城区的各个角落。 启动于2008年的东部新城建设,也已先后完成路网建设、教育园区选址规划等重点项目,35平方公里大开发、大建设框架全面拉开。 《中共淮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这样指出:加快老城区人口向新城区流动,引导老城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向新城区迁移,促进新老城区资源合理配置,高标准建设政务区、商务区和旅游区,将新城区建成城市现代公共设施、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积聚区,彰显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质的生态新城区。 新城老区,各有所美。 有一个细节,也许可以说明建设者们的用心良苦。 去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龄办联合表彰“十一五”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淮北名列其中。 2006年以来,淮北市先后投入2000万元,建成80公里盲道,增加公交车、路口电子显示屏、语音提示;在电视新闻栏目添加手语翻译并加配字幕;新设1200余处缘石坡、坡道、扶手和公交车专用座椅;在主要公共建筑、大型商业网点和新建小区增设无障碍设施……依靠着随处可见的“眼睛”“耳朵”和“双腿”,即使独自出行,残疾人也能自由畅通地触摸城市的每个角落,每处巨变。
系统分类: 文化 个人分类: 默认·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上一篇:大型系列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之三·生态文明篇下一篇:大型系列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之五·民生工程篇 评论(1) | 阅读(481) | 推荐(1) | 打印 | 举报 分享到: 08:55